少林寺,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中國功夫的發源地,現為世界文化遺產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,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,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,故名“少林寺”。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年),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,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。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積約57600平方米,現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、第33代嗣祖沙門釋永信。 [1-2]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,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,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被譽為“天下第一名剎”。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,素有“天下功夫出少林,少林功夫甲天下”之說。
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,從山門到千佛殿,共七進院落,總面積約57600平方米。主要包括常住院、塔林和初祖庵等。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藏經閣(法堂)、方丈院、立雪亭、千佛殿。另外,寺西有塔林,北有初祖庵、達摩洞、甘露臺,西南有二祖庵,東北有廣慧庵。
寺周還有同光禪師塔、法如禪師塔和法華禪師塔等古塔10余座。
少林寺西約三百米處的少室山腳下,有一片中國最大的塔林。它南臨少溪,背依龍虎嶺,東接伏牛山脈,西依當陽坡,林木蔥郁,環境秀美幽雅,這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林,它是少林歷代高僧、住持方丈的墓寢。
塔林中現存從唐至今的各類塔256座,其中元塔47座,僅次明塔的存量。據說現存塔僅是原來的二分之一,其余被歷年來山水所沖毀。這里的47座元塔其建筑風格、磚石雕刻為研究元代的建筑藝術留下了寶貴實物。更可貴的是,兒乎每座塔都有塔銘留存,為研究少林寺的歷史和元代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。幾座重要的元塔,如裕公塔、月巖長老壽塔、還遠長老塔等都建在塔林中間。
塔林中部偏東有一座建于后至元五年(1339年)的“菊庵長老靈塔”,這是一座單層密檐式磚塔,疊檐五重,造型秀麗,塔后壁鑲嵌著“顯教圓通大禪師照公和尚塔銘并敘”的石碑。碑文和書丹并出自“當山首日本國沙門邵元”之手。法照禪師號菊庵,朝廷賜號“顯教圓通大禪師”。他在至治二年(1322年)被禮請為少林寺住持,第二年圓寂。十六年后門弟子子珍請當時為當山首座日本和尚邵元撰文書丹,留下了這座塔銘。
由于銘文出自一位日本高僧之手,并且文辭書法都具有相當高的造詣,尤顯珍貴。 少林寺塔林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古塔建筑群,是古塔建筑群世界之最。
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,從山門到千佛殿,共七進院落,總面積約57600平方米。主要包括常住院、塔林和初祖庵等。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藏經閣(法堂)、方丈院、立雪亭、千佛殿。另外,寺西有塔林,北有初祖庵、達摩洞、甘露臺,西南有二祖庵,東北有廣慧庵。
寺周還有同光禪師塔、法如禪師塔和法華禪師塔等古塔10余座。
少林寺西約三百米處的少室山腳下,有一片中國最大的塔林。它南臨少溪,背依龍虎嶺,東接伏牛山脈,西依當陽坡,林木蔥郁,環境秀美幽雅,這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林,它是少林歷代高僧、住持方丈的墓寢。
塔林中現存從唐至今的各類塔256座,其中元塔47座,僅次明塔的存量。據說現存塔僅是原來的二分之一,其余被歷年來山水所沖毀。這里的47座元塔其建筑風格、磚石雕刻為研究元代的建筑藝術留下了寶貴實物。更可貴的是,兒乎每座塔都有塔銘留存,為研究少林寺的歷史和元代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。幾座重要的元塔,如裕公塔、月巖長老壽塔、還遠長老塔等都建在塔林中間。
塔林中部偏東有一座建于后至元五年(1339年)的“菊庵長老靈塔”,這是一座單層密檐式磚塔,疊檐五重,造型秀麗,塔后壁鑲嵌著“顯教圓通大禪師照公和尚塔銘并敘”的石碑。碑文和書丹并出自“當山首日本國沙門邵元”之手。法照禪師號菊庵,朝廷賜號“顯教圓通大禪師”。他在至治二年(1322年)被禮請為少林寺住持,第二年圓寂。十六年后門弟子子珍請當時為當山首座日本和尚邵元撰文書丹,留下了這座塔銘。
由于銘文出自一位日本高僧之手,并且文辭書法都具有相當高的造詣,尤顯珍貴。 少林寺塔林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古塔建筑群,是古塔建筑群世界之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