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鬼谷子,傳說他通天徹地,智慧卓絕,人不能及。一曰數學,日星象緯,在其掌中,占往察來,言無不驗;二曰兵學,六韜三略,變化無窮,布陣行兵,鬼神不測;三曰言學,廣記多聞,明理審勢,出詞吐辯,萬口莫當;四曰出世,修真養性,祛病延年,服食導引,平地飛升。
現在,小編帶你了解鬼谷子的誕生地,就在我們邯鄲,這座歷史文化名城,三千年沒有改過名字的城市。
鄲城縣是周口市下轄縣,位于河南省東部,豫皖兩省交界處,其地貌為豫東平原。隋朝開皇六年(586年)置鄲縣,為今鄲城設縣治之始,唐朝時期廢鄲縣,歷大部分時期屬鹿邑縣,1952年建立鄲城縣。
景點
歷史文化
春秋時,老子執爐煉丹于洺水之濱,丹成后著《道德經》,便有“丹成”稱謂,今洺河北岸尚存老君廟、煉丹爐遺址??h城南5公里有段寨遺址,早期屬大汶口文化,中晚期為龍山文化,出土大量陶器;城東10公里有寧平國古跡,公元26年,漢光武帝劉秀封妹劉伯姬為寧平長公主,封地故城即寧平,今寧平鎮南有公主陵;縣城西10公里有西漢廉吏汲黯墓冢,現保存完好,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??谷諔馉帟r期,鄲城是革命,抗日將領彭雪楓、張愛萍、魏鳳樓、李子木等都曾在鄲城開展革命工作,現存有彭雪楓新四軍游擊支隊整訓紀念館、紅軍碑、張又銘紀念亭。
王子升仙亭
位于縣城東15公里,集農、工、商文化為一園,為2A級旅游景區。民俗園始建于2004年秋,2006年春初步竣工,占地30余,內有科技園、閱報欄、圖書室。整個園區共有公共娛樂場所、天工開物館和集賢堂3大部分及12個景點組成。
現在,小編帶你了解鬼谷子的誕生地,就在我們邯鄲,這座歷史文化名城,三千年沒有改過名字的城市。
鄲城縣是周口市下轄縣,位于河南省東部,豫皖兩省交界處,其地貌為豫東平原。隋朝開皇六年(586年)置鄲縣,為今鄲城設縣治之始,唐朝時期廢鄲縣,歷大部分時期屬鹿邑縣,1952年建立鄲城縣。
景點
歷史文化
春秋時,老子執爐煉丹于洺水之濱,丹成后著《道德經》,便有“丹成”稱謂,今洺河北岸尚存老君廟、煉丹爐遺址??h城南5公里有段寨遺址,早期屬大汶口文化,中晚期為龍山文化,出土大量陶器;城東10公里有寧平國古跡,公元26年,漢光武帝劉秀封妹劉伯姬為寧平長公主,封地故城即寧平,今寧平鎮南有公主陵;縣城西10公里有西漢廉吏汲黯墓冢,現保存完好,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??谷諔馉帟r期,鄲城是革命,抗日將領彭雪楓、張愛萍、魏鳳樓、李子木等都曾在鄲城開展革命工作,現存有彭雪楓新四軍游擊支隊整訓紀念館、紅軍碑、張又銘紀念亭。
王子升仙亭
戰國時,縱橫家鬼谷子,到洺河橋下避風,遇二老者弈棋煉丹,丹成后王子服丹升仙,由此鄲城又名“仙城”,現洺河上有“王子橋”與“王子亭”。
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,后因文化大革命被毀。1997年當地群眾自發籌款進行了復建。公園內綠化全覆蓋,擁有廟宇數十座,古碑,古樹,古墳等。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元宵節這里會舉行具有百年傳統的廟會,這里也是一個展現伏羲文化的舞臺。
位于縣城東15公里,集農、工、商文化為一園,為2A級旅游景區。民俗園始建于2004年秋,2006年春初步竣工,占地30余,內有科技園、閱報欄、圖書室。整個園區共有公共娛樂場所、天工開物館和集賢堂3大部分及12個景點組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