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建筑詞語中,
“偷梁換柱”是一種技能。
當你如果以為古建筑中的“偷梁換柱”,
是對古建筑的破壞,
偷換古建筑的用材?
那就錯了。
今天的人定期需要維修古建筑,
古人同樣需要定期更換,
在不動整體結構的情況下,
要更換大梁或柱子就要用到“偷梁換柱”技巧。
“偷梁換柱”指
古建筑大修繕技術,
古代匠人在維修古建筑時,
在不觸動整體結構的情況下,
更換大梁或柱子的一種施工方法。
古人“偷梁換柱”的方法有兩種,
一是用牮桿支頂與柱子有連接的各種構件,
以卸掉柱子的荷載,
再將柱子周圍挖槽取出柱基石,
然后,將新柱子安上。
二、不移動柱礎石,
具體做法是,
用牮桿將柱頭周圍的構件抬起,
以減少柱子底部的壓力,
露出管腳榫,
撤除殘柱更換新柱。
更換梁枋一般不需要動柱子。
偷梁換柱時,
應根據柱子與梁枋構件連接的
榫卯構造形式來確定能否偷換,
換言之,
在木結構中不是每個柱子都能偷換。
動梁架就不需要動柱子,
而動柱子必須要頂起梁架才行。
在山西芮城元代永樂宮的三清殿角柱上,
曾留有元代題記,
證明這里被“偷梁換柱”過,
這應該是目前已知較早的記載了。